一、指导思想
本着“学生为本、能力为重”的实践应用型本科的定位和思路,贯彻“加强基础、因材施教、分流培养、注重创新”的教学原则,基于高等教育规模及结构发生的重大变化和社会发展对人才质量与规格提出的新要求,贯彻落实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工作精神,按照“校企协同、打造团队、分流培养、强化实践”的改革理念,结合学院依托北京的区位优势,充分考虑经济管理系的学科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现状,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探索、实践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高层次应用型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带动经济管理系的本科教育教学改革。通过建立综合性实践教育基地,开展高质量的校内外综合实习和创新创业教育活动,培养 “实践能力强、就业质量高”的中高级会计专业人才。
二、管理机制
(一)组织机构
经济管理系成立特设机构“会计学(实验班)”培养办公室,由会计学教研室主任兼任培养办公室主任,办公室成员由会计学教研室全体教师、会计学专业带头人、外聘专家和经济管理系管理学学科高级职称教师组成。办公室根据人才培养规格和要求,负责制定会计学(实验班)总体实施方案和人才培养方案的制修订、实验班学生日常管理、专业导师选拔聘任、专业教学、实践基地建设与运行管理、教学质量监控等。
(二)经费保障
学院在教育教学改革专项中,设立“会计学专业(实验班)”专项经费,保障实验班常规运行与管理。
(三)学生选拔与管理
每年在会计学专业录取新生中,进行“会计学专业(实验班)”学生的遴选工作,计划招生人数每年为35人左右,选拔方法如下。
1. 初选
由招生就业处、教务处负责。选拔条件是在录取新生范围内取数学和外语成绩折合百分数合计由高到低的前35名,选拔名单由招生就业处、教务处和经济管理系共同确定,教务处负责将入选学生单独编入会计学专业(实验班)。
2.复试
如有必要可以组织复试,以面试为主。面试主要考查学生的专业潜力、学习兴趣、表达能力、沟通能力等。面试由经济管理系组织实施,成立考核小组,考核小组要充分了解学生个人特点和发展规划,确定最终入选名单。
3.退出
实验班学生管理实行动态退出制度。退出条件是每学期期末考核学科平台课、专业核心课中2门及2门以上课程经补考不及格的,在下一新学期开始时,调整编入同年级会计学专业班级。
三、培养模式
(一)培养规格
要求“会计学专业(实验班)”学生应具有扎实的学科基础与较强的实践与创新能力,有较强团队协作意识和自我学习能力、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
1.强化基础:强化外语、数学等基础课程教学。高数、英语基础课程单独小班授课,优先安排优秀教师授课。
2.重点培养:为保证授课质量,专业课实行小班授课。优先安排教授、优秀教师授课,优先提供实践机会。
3.职业资格证书认证:引导学生积极参加会计从业资格证书考试和初级会计资格考试,力求学生在毕业时会计从业资格证认证率达到100%,初级会计资格证书认证率达到60%。鼓励并引导学生参加全国注册会计师资格考试。
(二)教学团队
成立会计学专业(实验班)核心课程教学团队,重点负责实验班的学科平台课程与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教学团队的组建力求高职称、高学历、教学效果优秀。每门核心课程的主讲教师至少由2名教师组成。
(三)实行导师制
由教学团队组建导师团队。通过对学生的发展意向进行调查,针对每一个学生制定个性化的培养计划。实行学年论文制,鼓励学生参与导师科研教研项目,激发学生创新意识与思维。
(四)校企合作
大力开拓校外综合性实践教育基地,并强力推进合作教育,为学生实习和实践提供更多的平台和机会,提高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与就业质量,逐步积累教师的项目实践经验,打造一批良好的专业综合性实践教育基地和一支优秀的实践教学团队。
实验班学生在培养进程中的第5学期后6周到第6学期前5周集中到校外实习,主要安排在会计师事务所、代理记账公司、税务局、企业等单位顶岗实习。
(五)学分置换
按照学院统一部署,鼓励实验班开展创新创业意识与能力为主的科研训练和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取得具有创新意义的智力劳动成果或其他优秀成果,经学校审核认定累积学分,可置换培养方案内的课程学分。具体要求与程序按照《防灾科技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学分认定管理办法(试行)》(防科发教〔2016〕7号)执行。
四、重点保障措施
(一)导师聘任
1.导师团队
导师团队由会计教研室全体教师组成,也可吸收校内外具有工商管理学科背景、会计学、审计学等相关学科专业背景的中高级职称教师及企业人士。
2.实行学生和教师的双向选择,双方同意后聘任为实验班学生导师。
3.导师职责
(1)全面关心学生的成长,了解所指导学生的专业学习情况并对其进行指导;经常与所指导的学生交流并严格要求。
(2)根据有关规定和实际情况,提出实验班招生计划的意见;协助实验班选拔的面试等工作,提出选拔的建议。参与制订或修订实验班培养方案,并根据培养方案的基本要求和所指导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进行指导。
(3)指导学生有计划地参加科学研究、项目实践、社会调查等学术活动。具体可以开展学年论文写作。学年论文可以灵活结合学院开放实验、分散实践、大学生创新项目、学科竞赛等进行。
(4)及时对不宜继续培养的学生提出处理意见。
(5)经常总结实验班学生指导工作的经验,积极参加实验班学生的教育改革,探索实验班学生教育的规律;对实验班学生培养中出现的问题提出建议。
(6)协助做好所指导学生的毕业鉴定工作,对毕业生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做出实事求是的评价。
(二)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和初级会计资格考试培训
为保证实验班培养规格中从业资格认证总体目标的实现,实验班培养办公室按照计划,定期开展针对性的考前集中辅导。辅导教师按照集中辅导工作量计算课酬。
(三)实验条件
充分利用经济管理系“商务模拟实验中心”和相关实验室开展实践活动。将综合功能较强的企业业务流程模拟实训室、“商务模拟实验中心”下的制造业实训室、商业实训室等优先安排会计学(实验班)开展开放实验、项目实践、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等,必要时可以特设会计学(实验班)专用实验室。
(四)实习基地
维护并保持现有的会计师事务所、税务局、银行、工商企业等校外实习基地合作关系,持续拓展建设范围更广的综合性实践教育基地,使其具有多元化功能。根据人才培养目标以及会计从业特点,需要在不同行业广泛进行校企合作,重点开发若干个有一定实习容量,业务综合性较强的实习基地。在实习基地持续建设与维护中,通过学校、企业及学生的不断融合,使实习基地不但成为学生步入职场的坚实支撑,也成为企业选拔员工的后备基地,同时还为产学研提供合作平台。
(五)经费保障
学院每年度经费预算中提供专项经费支持实验班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专项经费主要用于会计学(实验班)教学改革、兼职教师聘用、专业建设、教学团队培养、教学研究、项目实践、学生培训等教学建设与改革工作。